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6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國家事務研習課程復辦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恒生銀行達成全新合作協議 加速香港創新發展

(香港,2022年6月22日) –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與恒生銀行(恒生)宣布延續及提升雙方合作,在未來三年攜手推動香港的商業創新和數碼發展,推出一系列全新合作項目包括建立全港首個「未來分行體驗館」、支援創新企業進軍大灣區的計劃,以及其他培育和投資活動。 過去三年,恒生與科技園公司合作開發了一系列創新的數碼銀行方案,為客戶帶來更優質的服務體驗。雙方建基於已有的成功基礎,繼續發揮「以客為本」的精神,進一步精簡銀行流程,並加強對創新企業的培育。 雙方迄今其中一個標誌性項目是於2020年投入服務、位於馬鞍山的恒生新港城中心分行內的大型數碼互動幕牆。該幕牆由恒生與科技園園區公司 IOIO Creative 合作開發,提供多元化的即時市場和金融資訊。客戶只需掃瞄幕牆上的二維碼,相關資訊便能即時顯示於手提電話上。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我們與恒生銀行歷時三年的策略合作即將踏入全新階段,以達致更多創新成果,並為客戶、企業以至整個銀行業帶來更積極的影響。雙方推出的一系列創新項目將重新定義香港及大灣區銀行服務的未來,並帶動初創及銀行業共同開啟金融服務的新時代。」 恒生銀行策略及企業發展總監兼行政總裁辦公室主任李文龍表示:「恒生在過去三年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的策略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我們期待推廣雙方的合作至大灣區,並在具潛力的領域加深彼此合作。我們的策略合作結合了各自優勢,不僅有助恒生推動創新策略,亦能惠及香港和內地的所有持份者,從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新樞紐的領導地位。」 恒生銀行分行網絡業務主管袁妙齡表示:「恒生致力推動和應用創新的方案,為客戶提供更無縫的銀行服務,而恒生新港城中心分行所設的大型數碼互動幕牆,便展現了我們與香港科技園公司一起朝此目標邁步的成果。我們期待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加強合作,以開拓和推出更多創新智能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線上線下銀行服務及分行效率,為客戶提供卓越的服務體驗。」 作為全新合作項目之一的「未來分行體驗館」將為技術測試及分行服務提供真實的商業試驗場景,以促進開發以客為本的數碼創新方案。該體驗館將匯聚技術和行業合作夥伴,共同創建更多銀行服務方案,為客戶提供無縫的線上線下服務體驗。其他合作項目包括恒生為有意進軍大灣區的科學園園區公司提供一系列針對性的銀行及金融支援服務。 另外,在多間頂尖企業及初創當中,恒生是科技園公司旗下九龍塘創新中心內Fi

居安抗疫熱線更新服務安排

民政事務總署宣布,明日起,居安抗疫電話熱線的運作時間由全日24小時更改為每日早上7時至晚上11時,另增設電話錄音功能,讓服務時間以外致電的人士留言,以供熱線人員翌日跟進。   署方表示,居安抗疫熱線1833 019自2月8日啟用後,來電數目於3月中一度高達每日逾萬個。隨着疫情改善,現時來電數目約每日1,000個,而午夜後的來電數目每小時平均少於五個。   熱線將繼續支援和協助居安抗疫人士,並按需要轉介個案至相關部門處理。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29/20220629_150203_89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授勳名單延後公布

政府表示,正全力籌備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相關工作,今年授勳名單和太平紳士委任延後公布。政府會適時公布兩份名單。   每年的授勳名單和新委任太平紳士名單通常在7月1日特區成立日刊憲,但政府過去也曾因疫情等特殊情況更改公布日期。   頒授勳章和獎狀旨在表揚受勳人士對特區的重要貢獻或在公共和社區服務的努力;太平紳士根據《太平紳士條例》獲委任,主要職能包括巡視羈押院所或扣留中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28/20220628_144937_56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港昌閣強檢行動錄一陽性個案

政府完成在香港仔中心港昌閣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一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該廈劃為受限區域,約463人接受檢測。   當局並派員到訪該廈162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27/20220627_104630_75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漁暉苑強檢行動錄一陽性個案

政府完成在香港仔漁暉苑景暉閣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一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該廈劃為受限區域,約523人接受檢測。   當局並派員到訪該廈216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26/20220626_102559_79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防止炒賣檢疫酒店房間措施生效

政府公布即時實施措施,防止炒賣指定檢疫酒店房間,並為第八輪指定檢疫酒店計劃新增三間酒店,從而增加房間供應。   有關措施經與酒店業界商討後推出。指定檢疫酒店須要求與其合作的旅遊代理,不得在未有客人預訂情況下預留酒店房間,而旅遊代理向酒店訂房時,須即時向酒店提供客人的資料及繳付全數房間費用。   此外,酒店須確保任何人士預訂酒店房間均採用實名制及即時繳付全數房間費用,酒店亦應制訂合理和透明的退款政策。   酒店也須要求旅遊代理在發給客人的收據上列明各分項費用,並確保旅遊代理收取客人的酒店房間費用與政府網站列明的費用一致。   政府重申,絕不容忍任何炒賣酒店房間的行為,並會繼續密切監察情況,一旦發現違規行為,會採取適當行動。   另外,繼上周四公布第八輪指定檢疫酒店計劃的首批酒店名單後,政府公布該輪計劃多加三間酒店,即位於荃灣的汀蘭居、灣仔的問月酒店和油尖旺區的香港太子酒店。該三間酒店明日起陸續接受預訂,額外提供約900間房間。   連同今日公布的酒店,第八輪指定檢疫酒店共65間,提供約24,000個房間。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24/20220624_223517_85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警方國安處拘兩男子

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今日在黃大仙和元朗採取執法行動,拘捕兩名男子,他們涉嫌違反《刑事罪行條例》第九、第十條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罪。   兩名被捕人分別28歲及30歲,警方調查顯示,他們涉嫌多次於社交平台發布具引起或加深香港不同階層的惡感及敵意,以及煽惑他人使用暴力的煽動意圖帖文。   此外,警方根據法庭手令搜查他們的住所,檢獲曾用作發布煽動意圖信息的電子通訊工具。   國安處今日傍晚暫控兩名被捕人各一項作出一項或多項煽動意圖的作為罪。案件明日上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23/20220623_222133_14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故宮博物館彰顯國家軟實力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故宮博物館既可彰顯國家的軟實力,也能成為「一帶一路」下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更可通過不同類型教育活動,加強香港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從而提升他們對國家的向心力。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月22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典禮的演辭:   尊敬的李群副部長(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王旭東院長(故宮博物院院長)、盧新寧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楊義瑞副特派員(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唐英年主席(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陳智思主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南祿主席(香港賽馬會主席)、各位嘉賓:   歡迎各位出席今天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共同主辦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典禮。作為這個意義深遠的文化項目的倡議者和推動者,我能在即將完成五年行政長官任期之際,主持博物館的正式開幕,實在感到無比興奮,此刻激動的心情實在難以說話形容。   要為香港爭取一個長期展示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博物館,並能以故宮命名,無疑是一項向難度挑戰的任務。我於2015年年底在時任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響應和鼓勵下,親自領導一個核心小組進行籌備,從選址落戶西九文化區西面的臨海地段、邀請嚴迅奇建築師連同建築署進行初步設計、徵得香港賽馬會同意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全數資助博物館的建設費用,到最終獲得中央支持,過程緊湊、順利,充分體現中央相關部門和特區政府的衷誠合作和團隊對於故宮文化的熱情,以強烈的使命感推動我們的工作。現在回想起來,我認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設,離不開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既可擔當聯繫東西文化精髓的角色,又可以與內地文化機構攜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更離不開中央對香港的全力支持和對香港同胞的關愛,這充分體現在國家主席習近平五年前視察香港期間,親臨西九文化區,見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和故宮博物院簽署《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當然也離不開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和故宮博物院對我們的信任,這一份信任源自過去十年故宮與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多次合辦故宮主題展覽,展覽廣受香港市民歡迎,而在過程中本地策展人員的能力備受故宮讚賞。   一個具規模的博物館,從立項簽約到落成啟用,只用了五年時間,是令人驚嘆的,尤其是過去五年香

中電電纜事故暫無跡象屬人為破壞

政府非常關注昨晚中華電力的電纜意外事件,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火警起因有待調查,現階段沒有證據顯示涉及人為破壞。   鄧炳強今日在立法會大樓會見傳媒時說,消防處和警方人員初步視察起火的電纜橋後,認為沒跡象顯示有人刻意破壞。消防處會進一步檢查以確定火警成因。   他又指,消防處昨日在事發現場出動滅火機械人。此機械人為新科技,當火場溫度太高,消防員無法進入時,他們可利用滅火機械人以消防喉救火。機械人也配備攝錄鏡頭和溫度探測功能,讓消防員評估是否可安全進入火場工作。     政府較早時表示,明白在酷熱天氣下發生停電事故,為市民帶來很大影響,對此深感抱歉,並呼籲受影響居民忍耐。除啟動政府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各政府部門積極應變,盡力維持治安、醫療和其他緊急服務,以協助有需要居民。   當局強調,今次屬個別事件,令個別地區的供電系統受到影響,本港整體的電網和供電情況維持正常。   政府會要求中電詳細調查事件,找出事故發生的經過和成因,並須提交報告,以期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此外,天水圍14間學校和幼稚園受停電影響而需今日停課,有關學校會安排人手,照顧可能返抵學校的學生。   被問到政府為何沒有使用緊急警示系統,就大規模停電向市民發出警示,鄧炳強解釋,系統發出的警示覆蓋全港,但這次事件主要涉及屯門和元朗區,因此使用該系統未必最適宜,而當局已透過不同方法通知當區居民。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22/20220622_102702_02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善用維港兩岸展示香港發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海濱不只是香港市民樂意前去享受的公眾空間,更是展示香港最新文化藝術發展和科學創新成就的大舞台。「藝術@維港」活動的特色是公私營合作,她希望這種民、商、官合作的精神在香港落地生根,發揚光大。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月22日出席「藝術@維港」展覽開幕典禮的演辭:   霍啟剛議員(立法會議員)、陳南祿主席(賽馬會主席)、Daryl(信和集團副主席黃永光)、薛先生(新世界發展執行董事薛南海)、Stanley(博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黃遠輝)、各位嘉賓、各位傳媒朋友:   今日真的是非常高興,在一個天朗氣清的早上與大家聚首一堂,在維港海濱共同見證我們為了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而舉辦的一個大型戶外藝術活動。這已經是我在一星期內第二次來到維港海濱主持大型活動的啓動禮,上星期是「仲夏‧維港」,而今日就是「藝術@維港」,這說明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海濱已經不只是一個香港市民樂意去享受的公眾空間,而且成為一個展示香港最新發展的大舞台,無論是在文化藝術發展或是科學創新方面的新里程。   在這個大型活動的過程中,我想回顧一下我們香港維多利亞港在過去一段日子的發展,而我很有幸見證亦參與了維港接近20年的發展---由最初的填海,從而引發了20年前維港填海的爭拗,甚至要打官司,到特區政府決定還港於民。早期工作主要是打通這海濱,屬於accessibility,令市民可以走近這美麗的維多利亞港。可能年輕的人士不知道,以前是很難走到維港海濱的,因為有貨物起卸區、有臨時停車場、有政府建築物、渠務署抽水站等,總之所有東西都設在維港海濱,令市民無法親近我們這美麗的維多利亞港。   經過了一段時間讓維港海濱更加通達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connectivity---如何把維港的海濱連結起來,讓我們的市民能夠像在港島區由東區一直走到西區。這個夢想已經逐步實現,現時隨着我們在北角完成Boardwalk---在海面的步道後,市民應該可以真的暢遊港島海岸,但這項工作仍需要海濱事務委員會繼續努力。   接着我們應該如何用好這維港兩岸?就是creativity and diversity,令維港兩岸更加多元、更加富有創意,以配合香港的城市面貌。今日這活動「藝術@維港」就是注入這兩個元素,既有很多本地藝術家為我們創作,也在藝術創作中注入科技元素,所以稱為藝術有理,是理科

公務員學院講座談中美關係

公務員學院今日與外交部駐香港特區特派員公署舉辦第六場國家外交事務系列講座,由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副司長高飛以視像形式主講,主題為中美關係。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在講座致辭時表示,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美國是香港的主要貿易夥伴之一,在各方面也有緊密合作。   他說,面對國際形勢的變化,香港必須準確定位,明辨形勢,時刻作好充分準備,並繼續發揮好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獨特的角色和作用,更要與國家堅定站在同一陣線,抵抗其他國家借香港事務干預國家內政。   超過300名首長級和高級公務員在網上實時參與講座。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21/20220621_140454_73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長者生活津貼9月合併

社會福利署宣布,9月1日落實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和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措施,約五萬名現時領取普通津貼的長者在合併措施實施後每月額外獲發995元。   合併後的長者生活津貼採用現時普通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但按高額津貼的金額發放,每月入息限額維持不變。有關安排適用於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   合併前正領取普通津貼的長者無須提交申請,9月起會自動獲發較高額的津貼。新申領的合資格長者也將領取較高額的津貼。    現時普通津貼和高額津貼分別為每月2,920元和3,915元。資產上限方面,單身長者由現時高額津貼的163,000元,劃一放寬至374,000元;長者夫婦上限則由現時高額津貼的247,000元,劃一放寬至568,000元。   資產不多於374,000元的單身長者和568,000元的長者夫婦可保留更多資產,劃一領取每月3,915元長者生活津貼。   合併普通和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020年1月公布的民生政策新措施之一,並於2021年施政報告宣布今年下半年落實合併建議,更有效支援有需要的長者。   查詢長者生活津貼可致電3595 0130,查詢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可致電3105 3266。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20/20220620_140636_22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李家超:新班子背景多元 執行力強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新一屆政府管治班子成員來自不同背景,是一支多元、團結、忠誠和執行能力強的團隊。他會帶領團隊提升施政效能,與市民和各界攜手前進,為香港創出更美好的明天。   李家超今日率領第六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在政府總部會見傳媒。他說,組織管治團隊時主要考慮有關人選的能力、知識和經驗,並用人唯才。新班子成員包括有政治問責經驗的現屆政府官員、有豐富公共行政履歷的公務員、外界專業人才,以及擁有相關界別網絡或地區網絡的人士,涵蓋不同領域。   他表示,管治團隊與他的施政理念相同,重視團隊精神,以結果為目標去解決問題。官員的多元背景和網絡將有助政府充分考慮各方意見,從而制定更臻完善的政策,並在解釋和執行上更收效。   新一屆政府會以誠懇態度聆聽、溝通和接觸市民,為其所想、解其所困,並以積極有為的施政贏得他們信任。   李家超又指出,未來五年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他與管治團隊會齊心協力,迎難而上,帶領香港全面發揮「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同為香港開新篇。   另外,李家超感謝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安排政府換屆的交接工作,並向現屆政府團隊各人員道謝,希望他們日後以不同身分繼續服務社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19/20220619_174929_86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推動創科 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創新科技既是產業,也可助其他行業提升效益甚至升級轉型。政府過去幾年在創科方面大力投資,未來會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和研發機構緊密合作,更好地落實各項推動創科的工作,從而帶動經濟多元發展,讓市民分享發展成果。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18日出席「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周年公開論壇的致辭全文:   姚沛康主席(香港管理事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查毅超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及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周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及卓敏經濟學教授)、各位嘉賓、各位社友、各位現場和線上朋友︰   大家早晨!我非常高興出席工商管理研究社和中文大學商學院,以及《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的周年論壇,並就創新科技與香港經濟發展這個主題與大家分享一些粗淺的看法以及政府在這方面的一些工作。而更加重要的是,來到這裏與各位業界的專家、學者、各位翹楚交流,聽取大家寶貴的意見。   今日的主題是「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也許大家會覺得「這還要問嗎?」也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的確是,但該怎樣做?」在心底有疑問,再工業化、數字化經濟這些發展方向都很好,內地也做得不錯,但到底香港應該要怎樣做呢?好像有點談何容易。   我可以向大家很有信心地說,創新科技是環球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我們香港經濟發展的方向。創新的源頭或動力又是甚麼呢?有些朋友可能覺得是,創新一定要有「諗頭」,但除了「諗頭」外,痛點都要多!因為其實創新都源於有痛點、有困難,所以要想辦法解決。從這個角度看,經歷過去兩年的挑戰,相信大家都有同感,我們是有很大的優勢去創新的。   創新科技的快速演變,除了要有足夠痛點,更需要有應用場景讓大家去快速測試。無論是產品或服務,應用場景可以讓創業者和消費者在很短的時段內,「啱得快」也可能「錯得快」,而「錯得快」不要緊,「改得快」便可以,整個過程可以加速創新科技的發展。從這角度來看,香港也很有優勢。以前我們的市場只有700萬人口,但現在計及粵港澳大灣區,連同我們自己已經有8,000多萬人口,更何況如果我們與內地合作的話,市場會更加龐大。再加上我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務中心,我們面向國際的層面,也讓我們有一個很寬廣,而且很有深度的應用場景。   再者,困難天天有、日日新,新的困難過去未曾見過,意味着解決方案亦要「諗新橋」。換個角度

陳肇始總結中醫藥發展工作進展

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今日舉行第12次會議,也是本屆政府任期內最後一次會議,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主持,她總結任內的中醫藥發展工作。   陳肇始表示,中醫藥是香港的傳統優勢,本屆政府致力推動中醫藥發展,將中醫藥納入醫療系統、加強中醫門診及中西醫協作住院服務、建設本港第一所中醫醫院和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等,成果可觀。   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向發展委員會匯報中醫藥發展政策措施的進展和成果包括在地區層面提供政府資助的中醫藥門診服務、為醫院管理局住院病人提供中西醫協作治療服務、推出中醫醫療資訊系統、啟動中醫藥發展基金、加強與內地及國際的中醫藥協作、以中醫藥應對新冠疫情等。   陳肇始感謝發展委員會轄下的中醫業小組委員會多年來為政府提供寶貴意見,展望未來,本港中醫藥發展將迎來更多機遇,擴大其普及性與應用。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17/20220617_195121_46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落成啟用

設有1,800個單位的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落成啟用。項目與西鐵站只有十分鐘步行距離,旁邊也設小巴站,交通方便。村內也有康樂、兒童遊樂設施、社區小廚、健康中心、綜合社會服務中心和就業支援中心等,照顧居民生活所需。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主持啟用禮時表示,相信居民入住後財政負擔得以減輕、居住面積增加,且可享用村內支援服務,提升身心健康。   她又指,過去兩年,逾5,000個安全、衞生和讓居民住得有尊嚴的過渡性房屋單位已投入服務,充分證明只要民、商、官三方信念一致,便可排除萬難,解決問題。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月16日出席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啟用暨祝福禮的演辭: 陳謳明大主教(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Donald(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董事會暨執行委員會主席李國棟醫生)、Raymond(新鴻基地產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Thomas(新鴻基地產郭氏基金董事郭炳江)、Adam(新鴻基地產執行董事郭基煇)、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正如剛才兩位朋友所說,正正是一年前的今日,我在這裏與大家共同見證同心村的動土儀式,當時這裏真是黃土一片。一年後的今天,1,8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已經順利落成,居民可以陸續入住,實在令人感恩又感動。我在此衷心恭賀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在新鴻基地產全力協助下,完成這項極具挑戰性和富有意義的艱巨任務。   用艱巨任務這四個字形容同心村這個項目,其實沒有半點誇大。作為非政府機構,聖公會福利協會肩負起由規劃、興建以至營運一個可以居住數千人的小社區,本身已是殊不簡單。   同心村與鄰近西鐵站只有十分鐘的步行距離,剛才我也聽說屋村旁邊亦設有小巴站,方便交通。整個小社區設計的色彩非常繽紛,身處其中,心情豁然開朗。村內各座大樓由寬敞的中央步道貫通,在不同的角落都設有休憩、康樂、兒童遊樂設施、甚至有便利士多、社區小廚、健康中心、綜合社會服務中心和就業支援中心等,照顧居民生活所需。居民入住後,除了他們的財政負擔得以減輕、居住面積有所增加外,亦可享用聖公會福利協會為他們度身訂造的支援服務,提升身心健康,同心共建一個關愛、互助、共融的小社區。   今年年初,香港面對前所未見的第五波嚴峻新冠疫情,當時政府急須全方位增加社區隔離設施。聖公會福利協會義不容辭,全力配合政府「同心抗疫」,借出同心村作為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用途。疫情期間,我們充分感受

特首:一國兩制下香港總體成功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自回歸以來,在「一國兩制」下總體是成功的,但也面對不少挑戰。只因對「一國兩制」的信念和堅持、對香港的熱愛和對下一代的盼望,特區政府管治團隊才可迎難而上。她希望大家積極迎接香港更美好的未來。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月15日出席靈實醫院信望愛樓開幕禮的演辭:   范鴻齡主席(醫院管理局主席)、關繼祖教授(靈實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及基督教靈實協會主席)、林正財醫生(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我的西貢好朋友,包括前任區議會主席和現任區議會主席、各位傳媒朋友:   大家好!今日非常高興獲邀出席靈實醫院信望愛樓開幕禮,見證醫院邁向一個新里程。   半個多世紀前,當時調景嶺這一帶仍是一片荒原,猶幸得到一群外國宣教士在此創立靈實肺病療養院,為貧病的難民提供醫療護理。我於80年代初在當時的西貢民政處工作,負責的地域也包括調景嶺---當時並沒有將軍澳新市鎮---可以說是親眼見證靈實療養院當時極不理想的工作環境,但同時十分敬佩在靈實工作的同工那份服務熱誠。當時我們單是前來靈實療養院已是一個挑戰,因為要走過一條非常狹窄的安達臣道,另一邊是石礦場,時常都怕車輛會掉下去,所以靈實療養院的同工每日在這條道路來來回回上班服務病人,真的令人非常感動。   療養院其後逐步發展並得到政府資助,成為醫院管理局的重要一員,亦是今日大家所認識和居民非常愛護的靈實醫院。靈實醫院植根社區,憑藉幾代同事的努力,以及基督教靈實協會的支持,時至今日已成為一所現代化的專科醫院,提供老人科、復康科、胸肺科、內科、紓緩治療科及療養服務,成為九龍東聯網內主要的復康及延續護理醫院,主要服務觀塘、將軍澳及西貢區的居民。   面對人口老化及社區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即使靈實醫院經歷了數次重建和擴建工程,現有設施及服務已不敷應用。根據規劃署推算,到2024年,觀塘及西貢區每五名人口,便有一名為65歲或以上的長者。因此,政府在2016年宣布預留2,000億元,推行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當中就包括擴建靈實醫院的計劃,有關工程於2016年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20億7,300萬元,並在同年7月展開。   擴建計劃包括在主座大樓東面山坡上興建一座新醫院大樓,增設160張延續護理病床、重置116張療養病床,以及擴充臨床、輔助和附屬設施,以支

認可疫苗接種紀錄地區名單更新

政府宣布與巴林、多米尼加共和國、埃及、毛里求斯政府完成商討,將更新新冠疫苗接種紀錄地區名單。周三起,持相關地區發出並符合指定格式接種紀錄的人士,可從海外地區登機來港。   政府對海外抵港人士入境實施嚴格防控措施,曾逗留海外地區者,須完成疫苗接種並持認可接種紀錄,方可登機來港。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13/20220613_144506_57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保存本地文化 鼓勵民間參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大坑火龍文化館開幕典禮上說,大坑舞火龍多年前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肯定這項傳統習俗的價值。政府致力保存和推廣本地文化傳統,並且鼓勵民間參與。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月11日在大坑火龍文化館開幕典禮的演辭:   Andrew(大坑火龍文化館理事長林筱魯)、Anthea(大坑火龍文化館常務副理事長羅詠詩)、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我真的很高興今日可以出席發展局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四期項目---大坑火龍文化館的開幕典禮,與各位一同見證這幢三級歷史建築的活化成果。正如剛才Andrew所說,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始於15年前,當時由於社會上對保育工作有爭議,而特區政府認為我們應該把這些爭議化為動力,為香港保留更多歷史建築,亦豐富香港的旅遊資源,我知道在座有很多旅遊界朋友。   大坑火龍文化館所在的書館街12號原址是晚清時創立的孔聖義學。校舍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戰後獲區內居民捐助,於1949年原址重建。多年來,建築物一直用作教育用途。現時通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由大坑坊眾福利會活化為今日的大坑火龍文化館,以嶄新用途繼續服務社會,讓市民有機會欣賞和使用這座歷史建築之餘,亦認識大坑舞火龍及傳統客家文化和歷史。若非剛才Andrew提起,我亦不知道原來它是把歷史建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起來的第一個項目。   大坑舞火龍的習俗已有超過100年的歷史,是香港傳統的中秋節慶活動。時至今日,這項習俗已成為蜚聲國際的節日慶典,吸引不少中外旅客慕名而來,體驗這項既傳統又充滿活力的節慶文化。大坑舞火龍於2011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肯定了這項傳統習俗的價值。特區政府一向致力保存和推廣本地的文化傳統,並且鼓勵民間參與。我深信大坑火龍文化館的成立,將可進一步把舞火龍這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我於2017年曾經親自來到這裏,與當時的馬會主席一起燃點那幾萬支香的其中一部分,亦都感受到舞火龍為地區帶來的熱鬧。   大家都知道,在我2007至2012年擔任發展局局長期間,對香港的文物保育非常熱愛,所以推出了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通過與非牟利機構合作活化再用一些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為這些建築物注入新生命。至今共22幢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被納入一共六期計劃,其中五個項目更獲得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對本地活化再用歷

特首主持慶回歸活動啟動禮

共慶回歸顯關懷計劃今日舉行啟動禮,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主持活動儀式,其後探訪黃大仙區弱勢社群家庭,向他們派發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禮物包,各司局長未來兩周也會走訪各區,探訪基層家庭。   林鄭月娥致辭時說,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對國家、特區和市民都是非常有意義和值得紀念的日子。今年慶祝主題為「砥礪奮進廿五載 攜手再上新征程」,她指,砥礪奮進乃香港成功之道,香港回歸以來面對不少考驗,全賴國家大力支持和市民努力不懈,在多方面取得輝煌成就。她深信社會各界會繼續以攜手奮進的精神,邁步向前,再創佳績。   共慶回歸顯關懷計劃由民政事務總署統籌,18區非政府機構和地區團體協助推行。計劃主要分三部分,包括探訪30萬個基層家庭、安排約八萬名基層市民參加全港慶祝活動,例如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遊覽主題公園,以及安排約12萬名弱勢社群參與地區慶祝活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11/20220611_121451_94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弱勢社群工作有實效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本屆政府在弱勢社群的工作有實效,社會福利經常開支五年間增加六、七成。不過,隨着人口老齡化,挑戰嚴峻,在勾畫長者醫療護理藍圖方面,政府仍要繼續努力。   林鄭月娥今日出席行政長官答問會時表示,她曾任社會福利署署長三年多,對於弱勢社群工作有一定掌握和承擔。政府過去五年投放在社福的經常開支增加六、七成,增幅之大屬罕見。   她指出,第五波新冠疫情暴露了院舍照顧和醫社合作方面有很大改善空間,她期望下屆政府分拆出專門處理醫療衞生的政策局後,能牽頭探討如何令長者不入住醫院也能獲得適當照顧,而非在他們身體出現問題時立即送院。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09/20220609_125801_72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弱勢社群工作有實效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本屆政府在弱勢社群的工作有實效,社會福利經常開支五年間增加六、七成。不過,隨着人口老齡化,挑戰嚴峻,在勾畫長者醫療護理藍圖方面,政府仍要繼續努力。   林鄭月娥今日出席行政長官答問會時表示,她曾任社會福利署署長三年多,對於弱勢社群工作有一定掌握和承擔。政府過去五年投放在社福的經常開支增加六、七成,增幅之大屬罕見。   她指出,第五波新冠疫情暴露了院舍照顧和醫社合作方面有很大改善空間,她期望下屆政府分拆出專門處理醫療衞生的政策局後,能牽頭探討如何令長者不入住醫院也能獲得適當照顧,而非在他們身體出現問題時立即送院。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09/20220609_125801_72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電車下月加價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今日同意香港電車有限公司修訂車費。下月11日起,12歲或以上人士車費由2.6元增至3元,小童車費由1.3元增至1.5元,65歲或以上人士票價由1.2元調高至1.3元。   此外,月票收費由220元增至260元,遊客票會被取消。   政府評估電車公司的加價申請時,已根據既定政策和機制考慮各項因素,包括電車公司服務和擬推行改善項目的質量、上次調整票價以來營運成本與收入的變動、預期公眾接受程度等。   政府指,電車公司一直提供零排放和票價相宜的服務,廣受歡迎,既傳承電車歷史價值,同時推行多項改善項目和引進創新措施,為乘客提供更安全和舒適的旅程。   經考慮所有相關因素,政府認為有需要調整電車票價以維持其穩健營運,電車公司的建議加幅也屬可接受水平。經修訂車費率會於刊憲後一個月,即下月11日生效。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07/20220607_140600_58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警方呼籲勿參與未經批准集結

警方留意到近日網上有人不斷散播信息,意圖煽動他人明日於維多利亞公園和銅鑼灣一帶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今晚11時起暫時封閉維園中央草坪、足球場、籃球場等。   警方重申,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有機會違反《公安條例》下的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最高可被判處監禁五年;宣傳或公布未經批准集結最高可判處監禁12個月。   此外,參與有關活動也可能違反《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聚集)規例》訂明的進行受禁群組聚集的相關罪行。   疫情持續,警方呼籲市民不要參與、宣傳或公布任何未經批准集結及受禁的群組聚集,並應避免聚集,以減低病毒擴散的風險。   警方明日會在相關地點部署足夠警力,迅速果斷執法,包括拘捕,市民切勿以身試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03/20220603_211057_93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5月樓宇買賣升63.8%

土地註冊處公布,5月樓宇買賣合約共7,949份,按月升63.8%,按年則跌11.3%;合約總值770億元,按月升84.3%,按年跌12.1%。   其中,住宅樓宇買賣合約佔6,202份,按月升59.1%,按年跌12.5%;合約總值580億元,按月升65.1%,按年跌24.5%。   月內市民查冊475,130次,按月升18.6%,按年跌7.9%。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02/20220602_150452_39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李家超晤新加坡國務資政

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與新加坡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在候任行政長官辦公室會面。   李家超歡迎張志賢訪港,並向他介紹第六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施政理念和香港未來發展方向。李家超表示,期待上任後香港與新加坡繼續保持緊密關係。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6/20220601/20220601_144959_29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