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國家事務研習課程復辦

電子海報助學生應對考試壓力

因應疫情,學校暫停面授課堂,加上日常生活可能遇上各種改變,學生的學習節奏和溫習計劃或會被打亂。同學們面對考試,難免感到壓力,心情可能變得緊張或忐忑不安。   我們平常聽到不少意見,指考試壓力會導致學生出現各種情緒和行為問題。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學生的情緒和行為並非由單一因素引起,而是透過不同的保護因素(protective factor)和危險因素(risk factor)產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考試壓力只是其中一項危險因素。要促進學生的正面情緒和行為,增強學生的保護因素是有效的方法,家長及學校協助他們以正面的態度面對考試尤其重要。   不少學生和家長十分重視考試成績,認為這是成功的指標。然而,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指出成功並不取決於一個人的成績,而是他的心態。她認為人的心態可以分為兩大類型 --- 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和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擁有固定心態的人相信個人素質是與生俱來和不變的,並將成功或失敗歸因於個人的智能和天賦,例如成績優異證明自己能幹,考試不合格則代表資質欠佳。面對艱難和挑戰時,他們容易放棄和逃避,因為挫折會威脅和貶低他們的個人價值。相反,擁有成長心態的人相信個人能力可以藉着努力和經驗而改變,他們着重學習過程多於考試結果。縱然失敗帶來負面的情緒,他們會視之為成長的經驗。他們亦樂於面對挑戰,在挫折中改進自己,因此,他們有較大機會得到成功。學生可能在不同的領域(例如不同的學科)擁有不同的心態,老師和家長應該多觀察,耐心地引導學生反省和調整自己面對事情的心態。   為鼓勵學生和家長善用正向的技巧和心態應對考試壓力,教育局上月製作了兩款電子海報,以輕鬆和口語化的形式介紹如何在疫情下積極準備應試。電子海報已上載至教育局網頁(主頁>教師相關>防止學生自殺及關注學生精神健康>相關資源套及指引)及傳送給全港學校。我們將於2月推出另外兩款電子海報,幫助學生和家長以正面的態度面對不同的考試結果。我們鼓勵學校廣泛傳送電子海報給學生和家長,並把海報張貼在校內的當眼處(如課室、走廊)。我們亦歡迎學校上載電子海報於學校網頁內,加強推廣以上信息。   教育局一直致力透過不同的措施促進學生的情緒健康,以及鼓勵學校未雨綢繆,在校園發生危機事件前,就不同情境作充足的準備。我們在本學年初已更新了學

綠債計劃有助發展金融市場

氣候變化是舉世關心的共同議題,它一方面帶來風險和挑戰,另一方面卻為金融業創造了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契機。   我在2018至19年度財政預算案推出政府綠色債券計劃,借款上限為1,000億港元。首批綠債在2019年5月發行,規模為十億美元,市場反應熱烈。接着在2020至21年度財政預算案,我宣布於其後五年發行共約660億港元的綠色債券。   剛在上星期二( 1月26日),我們完成了第二批政府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達到25億美元,市場反應同樣熱烈,獲大幅超額認購,且跟同年期的美國國債息率相比,息差很窄。這批債券還具有多重重要意義,它除了是全球最大的政府類別美元計價綠色債券外,當中2051年才到期的30年期債券更是特區政府迄今以來發行的債券中年期最長的,也是亞洲至今最長年期的政府類別美元計價債券。長年期債券有助增加機構投資者調配資金的靈活度,長遠也有助建立債券產品的孳息曲線,為市場建立具指標作用的參考。這次我們這部分的債券超額認購達七倍,高於五年及十年期各五倍的超額認購,且半數由歐美投資機構承接,足以反映環球的機構投資者對本港的長遠信貸狀況及經濟基調充滿信心,對香港的長遠前景取態樂觀。   為完善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市場的發展及配套,提升香港作爲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我們成立了全球首個專為發行綠色債券而設的政府類別全球中期票據發行計劃(Global Medium Term Note Programme),顯示政府有明確計劃定期發行綠債,這將令投資市場對本港的綠債市場發展有更大的信心。   我們發行綠色債券募集得的資金將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為具環境效益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工務工程提供資金,有助香港於巴黎協定下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透過發行綠色債券,支持具經濟效益的指定工務工程項目,除了有助本港債券市場的發展外,還可避免因政府在個別年度因現金流限制而阻礙項目推展的速度,使項目能早日完成讓市民受惠,也有助繼續工務工程開支穩定,有利相關行業的就業。以特區政府的財政實力和往績,具備有利條件、就明確的綠色項目發債集資。   不過,對於坊間有建議指,政府可考慮透過發債集資來應付經常性支出,我們認為很可能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不能輕率。一旦投資市場認為特區政府有意透過發債來填補財政赤字,放棄應有的財政紀律,恐怕會動搖外界對香港中長期財政狀況,以

退而不休 堅守抗疫防線

政府實施指定檢疫酒店和指定交通安排,阻止從海外抵港人士接觸社區,並安排專責隊伍巡視指定檢疫酒店,協助調查和處理違反強制檢疫令的個案,嚴防2019冠狀病毒從外地輸入。   區展秋退休前任職警務處刑事總部總警司,去年11月獲邀擔任食物及衞生局合規總監,帶領指定檢疫酒店計劃合規巡查隊中逾50名退休警務人員堅守抗疫防線。   巡查隊成員包括退休警務人員、衞生署醫護人員和醫療輔助隊人員,分別負責確保指定檢疫酒店的保安和感染控制措施符合政府要求。   輔助執法 嚴防違令   區展秋帶領的巡查隊主要調查和處理違反強制檢疫令的個案,他從這項工作中尋回昔日當警察的感覺。   「酒店若發現檢疫人士違規,需立即聯絡巡查隊。我們會派員到場翻查閉路電視和查問酒店職員,蒐集證據,找出真相。」   區展秋說,最常見的違令個案是檢疫人士擅自離開酒店房間。   「曾經有檢疫人士被發現溜到隔壁房間,他解釋因為肚痛,要到隔壁房間取止痛藥,但我們調查後發現他說謊。」   除了「查案」,巡查隊也要應付突發事件。   「曾經有一名外籍人士抵港後,堅拒乘搭指定交通,更直接衝往乘搭機場快線,最後被巡查隊一名退休前當機場特警的同事攔下,交由警方處理。」   巡視酒店 絕不鬆懈   巡查隊隨時候命,接到指定檢疫酒店求助便要馬上行動,工作並不輕鬆。   「曾經有檢疫人士在凌晨時分離開酒店房間,巡查隊即時到場調查,工作至清晨5時才下班。」   區展秋補充說:「我們也會在晚上巡視酒店,查看酒店閉路電視房是否有員工當值。每次巡視的結果我們都紀錄在案,就像是酒店的成績表,作為能否參與下一輪計劃的參考。」   第二輪指定檢疫酒店名單新增四間酒店,區展秋帶領的巡查隊隊員已馬不停蹄地實地視察,指導新加入計劃的酒店做好保安措施。   「我們會指導新加入的酒店在特定地方安裝閉路電視,並妥為調較鏡頭,後門也要加裝警報器,確保酒店的保安措施滴水不漏。」   區展秋2019年2月退休,正享受悠閒生活的他仍不辭勞苦,參與抗疫工作,全因一份使命感。   「我有機會運用退休的時間,以及曾經接受的訓練和知識參與抗疫工作,是一份光榮,大家都希望疫情盡快完結。」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1/20210129/20210129_155523_67

林嘉泰逝世 特首深表哀痛

社會福利署副署長(服務)林嘉泰辭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極度哀痛,讚揚林嘉泰是公務員典範,30多年來在社福界發光發熱;多位司局長及社署署長同表哀悼。   林鄭月娥表示,她於2000至2003年出任社署署長期間與林嘉泰共事,深深感受其工作熱誠、對長者和弱勢社群的關顧,以及對社工專業的持守。   她指,林嘉泰為人謙厚,事事親力親為,願意聆聽,積極解決問題,深受社福界尊重和部門同事愛戴。此外,林嘉泰侍母至孝,待人以誠,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林鄭月娥說,她擔任社署署長期間曾與林嘉泰共同處理一位亟待援手長者的求助個案,過去十多年,林嘉泰每年春節均陪伴她探望該長者,平常也關懷該長者的起居生活,直至對方年前逝世。   林嘉泰遽然逝世,林鄭月娥深感震驚和哀痛,認為是政府一大損失,其服務社會的精神會長留各人心中。她向林嘉泰家人致以深切慰問,指政府會為林嘉泰的後事提供所需協助。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讚揚林嘉泰熱衷於援助貧困和弱勢社群,是盡忠職守、克盡本份的公務員,也是謙恭有禮、樂於助人的君子,深得社署和社福界同寅尊重和愛戴。   張建宗指,2007至2017年擔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期間,他與林嘉泰合作無間,共同處理扶貧、優化社福規劃和構建關愛共融社會的工作,對方在設計和推行長者生活津貼上給他很大幫助。   他說,林嘉泰離世令政府失去一位優秀及專業的社福政策官員。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林嘉泰過去33年服務社署,竭誠盡職,全情投入,力臻完善,深得不同職系同事、業界持份者、社福機構,以至前線人員敬重。   不論工作崗位,林嘉泰皆善於聆聽,樂於溝通,帶領團隊以幫助有需要的人為使命,落實各項以人為本的福利措施,充分展現社工的專業精神。   羅致光說,他與林嘉泰相識近30載,在不同崗位均合作無間,該局對痛失隊友表示哀痛。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指,林嘉泰為人勤奮、盡責、有同理心、肯承擔,30多年公務生涯中鞠躬盡瘁,堪稱公務員的典範。他代表公務員隊伍向林嘉泰家屬致以最深切慰問。   社署署長梁松泰對林嘉泰離世深感悲痛,指該署會盡力為其家人提供適切協助。   林嘉泰1987年7月加入社署工作,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出任助理署長(津貼),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出任助理署長(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2013年9月升任

電話智能卡實名制公眾諮詢明展開

政府計劃仿效全球155個國家和地區的做法,引入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度,以便更有效打擊涉及電話智能卡的嚴重罪行,並維持香港電訊服務穩健。有關公眾諮詢明日展開,下月28日結束。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現時沒有法例規定使用俗稱「太空卡」的預付儲值電話智能卡須提供任何個人資料,因其匿名性質,往往被不法之徒利用作違法活動,執法機構難以追查或鎖定違法活動的幕後人士,對打擊罪行造成很大障礙。   他指,政府希望通過《電訊條例》訂立規例實施實名制,提供所需法律基礎讓電訊商登記、收集和儲存用戶資料。實名制涵蓋所有由本地電訊商發出並在香港使用的電話智能卡。   「太空卡」使用者必須提供姓名、出生日期、身分證明文件號碼和副本,商業用戶則須提供商業登記資料和負責人的個人資料。為防止青少年被不法之徒利用,16歲以下使用者登記時須獲家長、親人或監護人等確認。   為免「太空卡」數目太多,讓不法之徒鑽空子從事不法活動,造成漏洞,規例建議每名用戶可向每間電訊商登記不多於三張「太空卡」。   邱騰華又指,規例建議電訊商應核對、釐清和核實用戶提供的資料,並在有合理理由認為有關資料屬虛假、誤導或不完整的情況下,取消有關電話卡的登記。電話卡取消後,電訊商仍須保存相關登記用戶記錄最少12個月。   已登記的個人資料由電訊商保存,除非涉及炸彈恐嚇、綁架等嚴重罪案的迫切和緊急情況,一般情況下,執法機構如需索取資料,須持法庭手令,而且資料只涵蓋登記人身分,不包括通話記錄和內容。   邱騰華說,政府會在諮詢期完結後審視市民意見,再將條例草案交予立法會審議。   政府建議登記制度分階段進行,規例生效120日後,所有新的電話卡須先登記才可啟用。所有電話卡須於規例生效後360日內完成登記,否則會失效。   保安局副局長區志光補充,匿名儲值卡經常被用於電話、網上購物、求職、投資等騙案。不法之徒更利用匿名儲值卡策劃和進行人蛇偷運、販運毒品、集團式盜竊、走私、科技罪案以至與入境有關的欺詐等嚴重和有組織罪行。儲值卡也被用作遙控引爆土製炸彈,威脅社區安全。   涉及本地流動電話犯案的嚴重罪行中,超過七成使用匿名儲值卡,而電話騙案的比例更高達九成。   諮詢文件可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通訊及創意產業科網站下載。公眾意見可經電郵發送、傳真至2511 1458或郵遞至添

12月新批住宅按揭增3.4%

金融管理局公布,去年12月新批出住宅按揭貸款額384億元,按月增加3.4%。   其中,一手市場交易批出貸款64億元,按月增加5.4%;二手市場交易批出貸款266億元,按月增加0.7%;轉按交易批出貸款54億元,按月上升15.8%。   月內新申請貸款個案11,396宗,按月增加0.2%;新取用按揭貸款265億元,增加3.7%;未償還按揭貸款總額15,821億元,按月增加0.6%。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1/20210129/20210129_163440_43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育人才增資助 與工業家同行

各位工業界朋友、葉主席(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葉中賢博士)、「官產學研」的好拍檔:   我非常高興參加今日由香港工業總會舉辦的「工業家論壇2020:邁向後常態」,跟「官產學研」的好朋友討論怎樣可以協作共贏,在新常態、後常態之下,做好我們的工作,令我們的工業發展可以走得更穩、去得更遠。   我自己年紀都不輕,在過往幾十年,大膽地說,我看着香港工業發展的一些轉變。我記得當年香港的工業家為我們打下一個非常強的基礎。香港的工業產品質優、物美、價廉,這是世界共知及有目共睹的。因應國家改革開放期間,很多工業慢慢地因為看到國家發展的機遇而北移。我們亦因為香港的發展,很多時候走往服務業為主的狀態。我有些朋友說香港工業好像已經式微,可能未必真的可以為香港推動甚麼新發展。我想在此再一次強調,我在不同的場合已經說過,這絕對,在現時來說,我覺得如果大家仍然用這個心態,反映不到實況。環顧全世界,無論在不同國家地區,科技創新的發展給予工業一個大大的機遇。怎樣可以把握好這個機遇,令香港有一個新的經濟動力,亦令香港的青年人可以多些更高質素的工作崗位,現在是我們要好好把握的時機。當然,我看到其實香港的工業家非常努力,剛剛工業總會兩天前發布了《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啟新章》中期研究報告,內容提及實際上香港的工業發展,除了製造業外,亦支持很多不同的,例如產品研發、生產管理、檢測、物流及運輸等行業。所以香港的工業實際上不僅是製造業,其實是製造加上服務業的總體。   在工業家的推動下,我們慢慢看到香港在過往幾年,工業發展有一個穩步前進的勢頭。我想強調,大家絕對不孤獨。在香港特區政府來說,我們是大家的同行者,亦是工業發展的促成者和推廣者。我們在幾方面都跟大家同行共創,舉例說,當我們談及工業發展,自然會提到要再工業化;要做到再工業化,我們自然要在不同環節做得好,包括基礎設施、人才培養、資金來源、技術提升。這四方面特區政府都跟大家、我們的香港工業家同行。   為何這樣說?我舉一個例子,今天早上我剛剛跟Sunny主席(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查毅超博士),我們剛剛有一個基建---數據技術中心於將軍澳完成了。2022年,我們會有一個先進製造業中心在將軍澳落成,之後有微電子中心,這些都是為大家做的基建。   人才,在STEM(即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學科裏面,由2013至14到2018至19年度,總體在大學

兩局長訪長沙灣政府合署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到訪長沙灣政府合署,了解政府為該大樓上班員工新設立的臨時檢測站運作,以及政府部門恢復更多公共服務的情況。   因應兩名在大樓工作的政府人員早前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政府產業署今日起至2月2日(周末除外)在大樓設立臨時檢測站,為上班員工提供免費檢測服務。      聶德權和許正宇視察臨時檢測站首日運作情況,包括檢測服務流程、場內外實施的感染控制和社交距離措施,並即場接受病毒檢測服務。   兩位局長相信,透過及早檢測可保障在大樓上班員工的安全和健康,並有助到大樓使用公共服務的市民釋除疑慮。他們呼籲在該處上班人員踴躍參加免費檢測服務,同心抗疫。   政府部門由今日起,除了繼續提供緊急和必須的公共服務外,也會有序恢復部分基本公共服務。聶德權和許正宇欣悉,各部門首日恢復更多公共服務的情況大致暢順。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1/20210128/20210128_180228_94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開放數據助創科界研發新方案

Sunny(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查毅超博士)、Albert(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Tony(全球國際貨運有限公司華南區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副總裁吳勝春)、各位嘉賓、各位線上的朋友:   大家好!我非常高興出席今天數據技術中心的開幕禮,以及香港科技園公司與先進製造業中心物流服務供應商全球國際貨運有限公司(DB Schenker)的簽約儀式。   政府在過去幾年一直積極在基建、財政、技術及人才幾方面持續推動再工業化,促進香港經濟多元發展。在基建方面,數據技術中心是政府在2015年修訂的工業邨政策下,其中一個重要的推動再工業化的項目。數據技術中心的落成,標誌着香港再工業化的發展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在現時新常態工作和學習模式下,數據技術對各行各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數據技術中心座落於將軍澳工業邨,現時有12家跨國及本地企業設立的高端數據中心在運作,是香港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結地。新大樓不僅擁有工業邨的電訊基礎設施的優勢,亦匯聚本地及海外人才,組成充滿活力的數據技術生態圈。   總樓面面積超過29萬平方呎的數據技術中心,將會提供先進設施予企業作為數據技術,以及相關附屬運作及配套用途,並且配合數據中心支援、多媒體處理、海底電纜登陸,以及有關範疇的研發活動。除此之外,數據技術中心亦提供會議、展示場區等支援設施。   要加速香港數據科技的發展,開放數據是首要任務。為此,行政長官在2017年施政報告將開放政府數據定為推動創科發展的八大方向之一。截至2020年年底,政府已在資料一線通網站提供4,250個數據集和約1,400個應用程式介面,當中政府部門開放的數據集超過4,000個。我們會繼續為科研及創新以至發展智慧城市提供珍貴的原材料,讓業界利用數據集開發更多更好的創新方案,便利香港市民生活。   除了數據技術中心,科技園公司目前亦正在將軍澳工業邨興建另一個項目---先進製造業中心,推動高增值製造業的智能生產和先進組裝,並涵蓋研發、物流支援、原型製造及設計等延伸活動,項目預計於2022年落成。除了生產空間外,先進製造業中心亦會設置一個自動化的共用物流及倉庫中心,為日後進駐的企業提供全面的物流和倉存服務。我很高興今天可以見證科技園公司與全球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共同推進此物流中心的建設和日後的營運。我深信以全球國際貨運有限公司豐富的跨國

教育局9月停辦教師中心

人才是香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教師是人才培育的關鍵。因此,我們十分重視教師的培訓和進修,致力為教師提供不同的專業發展機會,協助他們發揮專業才能,實踐教育理想。隨着時代發展和教育變革,教師的角色與專業發展的模式亦要因時制宜,不斷更新。 創建平台 發展專業   1989年,香港教師中心正式成立,凝聚教師互助互勵的精神、推動教師專業發展。通過講座、研討會、研習班,以及多元化的活動,支援教師專業成長和身心健康。2001年,教師中心開始舉辦教育研究獎勵計劃,以推動教研風氣。30多年來,在歷屆諮詢管理委員會團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中心成為教師專業交流和經驗分享的平台,積累了豐碩的成果,為香港教師專業發展寫下亮麗的一頁。   過去一年,受疫情影響,學校在暫停面授課堂期間經常要結合網上教學以支援同學在家學習,做到停課不停學。為提升學習成效,教師要積極探索嶄新的學與教模式,包括廣泛使用資訊科技進行實時教學、舉辦線上活動,並為同學提供學習和情緒支援等,面對疫下教學挑戰,進一步促進了教師專業交流。不少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以及跨地域的專業交流也通過網絡,改為線上進行,應用科技拓寬教學視野,成了全球專業發展新趨勢。   由此可見,社會變遷和科技的進步,為教師專業發展帶新的挑戰和機遇。教育改革革新了教師的角色和職能,教師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以回應教與學的需要。教師專業發展在質與量方面日趨蓬勃,教育局、專上院校、辦學團體、學校等透過不同模式,提供多元而系統的專業發展活動。同儕協作、校本支援、觀摩交流、系統課程等百花齊放,以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配合資訊科技及雲端平台的發展,校內、校外以至跨校、跨境的專業交流更為緊密,不同學習社群和交流平台發展迅速,教師專業發展進入豐富多元的新里程。   積累經驗 完成使命   回顧過去,30多年來香港教師中心積累了豐碩的成果。而隨着教師發展進入新階段,教師中心作為專業發展平台的歷史使命也告一段落。我們決定由今年9月起停辦教師中心,感恩前行者的耕耘,秘書處會整理其累積下來的寶貴資源及優秀的教研成果,上載至教育局網頁,供大家瀏覽。過渡期間,秘書處亦會為已申請舉辦活動的會員團體提供支援。至於第24屆諮管會選舉則無須進行,秘書處會在局外人士的見證下,把已收到的投票結果回覆表及選舉回條銷毀。此外,為了鼓勵教師進行教育研究,教育局會參考教師中心教育研

十大天氣事件選舉網上投票開始

天文台舉辦2016至2020十大矚目天氣及氣候事件選舉,以喚起市民對重大天氣和氣候事件的關注,從而加深他們對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生活影響的認識。活動今日起至下月28日接受網上投票。    近年,本港以至世界各地不時受強烈寒潮、炙熱高溫、超強颱風和暴雨等極端天氣影響;極地冰雪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也令氣候變化相關議題廣受全球關注。極端天氣事件有機會對生態環境構成嚴重破壞,甚至造成人命傷亡。    市民可於香港和全球兩個組別的候選名單中,分別揀選五個他們認為最重要、影響最深遠,或在氣候危機中最具代表性的天氣和氣候事件。參與投票的市民有機會獲得精美紀念品。   投票結果3月下旬公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1/20210128/20210128_151113_51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外匯基金去年投資收益1978億

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表示,外匯基金去年錄得1,978億元投資收益,整體投資回報率4.4%。   余偉文今日在記者會上公布去年外匯基金的財務狀況,指2020年對投資者來說峰迴路轉。新型冠狀病毒為全球經濟帶來頗大衝擊,但在各國央行推出超寬鬆貨幣政策和政府一連串財政紓困措施帶動下,資產市場從大幅調整中迅速反彈,多個股市更於年內創出歷史新高。總結全年,外匯基金的股債投資獲得良好收益。   外匯基金去年錄得1,978億元收益,五個主要投資部分全部錄得正回報,包括債券投資收益925億元、外地股票投資收益690億元、港股收入40億元、非港元資產外匯估值上調96億元、其他投資收益227億元。   按政府金管局既定分帳安排,2020年外匯基金需支付予財政儲備的費用為326億元,支付予特區政府基金或其他法定組織的存款費用為115億元。    展望來年,余偉文表示,全球各地經濟復甦步伐乃關鍵。環球經濟或有望復甦,但疫情發展仍會左右全球經濟前景。此外,地緣政治風險繼續存在,美國新任政府的外交政策方向、中美關係發展,以至英國實施退歐協議的情況,均會影響金融市場去向。   他又指,環球股市在持續低利率環境下已連續兩年顯著上升,偏高估值能否持續仍是未知之數。超低利率同時也對外匯基金大量持有的債券投資帶來很大挑戰,因為低利率一方面令債息收入減少,另一方面在市況動盪時,債息下跌、債價上升的空間非常有限,大大削弱一般股債組合分散風險的功能。   假如長期低息和多國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在未來使通脹升溫,觸發債息急升,可能令環球資產市場出現較大調整,對外匯基金的估值造成下調壓力。   余偉文說,未來一年環球投資環境仍會複雜多變,金管局會小心謹慎管理外匯基金,繼續保持靈活性、作出適當的防禦性部署,並維持高流動性,以應付可能出現的金融動盪,並確保外匯基金能繼續維持香港貨幣和金融穩定。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1/20210127/20210127_181300_82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網頁將設轉數快繳費服務

政府表示正研究在其網頁使用繳費服務時可利用「轉數快」,包括申請牌照和證明書、預約和登記服務等多項市民常用的服務,至少七個部門已展開籌備工作,預計明年起陸續實施。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在立法會答覆議員李慧琼的提問時說,政府2019年11月推出以「轉數快」二維碼繳付政府帳單服務,目前稅務局、差餉物業估價署和水務署發出的帳單,以及由政府發出的一般繳款單已印備「轉數快」二維碼。   截至上月底,共錄得逾176萬宗利用「轉數快」繳費的紀錄,涉及超過21億港元。   另外,公司註冊處、入境事務處、破產管理署和運輸署的指定繳費櫃枱和自助服務機自上月起也配置「轉數快」二維碼,令接受以「轉數快」付款的政府部門增至七個。   許正宇指,各政府部門會因應其運作需要而採用不同收款模式,包括網上銀行、信用卡、電話理財等,而多個政府部門會研究將「轉數快」繳費功能推展至其帳單的可行性。   鑑於使用非接觸式付款有助減低病毒在街市環境中傳播的風險,政府去年10月推出資助計劃,為每檔街市檔戶提供劃一5,000元資助,用於支付為顧客提供最少一種非接觸式付款方式的初期安裝費用及服務和其他收費。   自計劃推出以來,食物環境衞生署共收到超過3,500宗申請,部分沒有申請資助的檔戶亦已自行提供非接觸式付款方式。   該署已就轄下街市檔戶進行一系列推廣活動,部門和服務承辦商前線同事、街市代表也會在街市宣傳。許正宇表示,政府將針對街市顧客的需要作推廣,利用市場力量進一步鼓勵街市檔戶踴躍使用非接觸式付款方式交易。   他又說,政府會密切留意市場發展,繼續透過適當的金融科技基建和規管制度,讓電子支付獲得更廣泛應用。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1/20210127/20210127_162716_93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服務承辦商僱員工資顯著增長

政府表示,自2019年4月實施一系列改善措施後,受僱於政府服務承辦商的非技術員工時薪中位數大幅上升23.8%,證明改善措施對提升相關僱員的待遇和勞工保障成效顯著。   政府今日公布《就政府服務承辦商非技術僱員自2019年4月1日起實施的改善措施的檢討報告》。檢討分析2019年4月1日至去年9月30日期間,食物環境衞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房屋署和政府產業署四個主要服務部門實施改善措施後批出的合約資料,涵蓋約25,500名非技術僱員。   分析顯示,實施改善措施後,有關非技術僱員的承諾時薪中位數由36.7元增至45.5元,增幅為23.8%;扣除同期法定最低工資水平和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增幅後,承諾時薪中位數淨增幅仍達14%。   政府表示,以相關數字推算,一名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八小時的潔淨或保安員工,每月基本薪酬由原先約9,100元調升至約11,270元,每月薪酬顯著增加約2,170元;完成合約期或受僱不少於一年而離職可另獲期內總薪金6%的約滿酬金。   政府開支方面,以改善措施實施前後的同一批服務合約計算,相關部門每年開支平均增加四成多,其中相當部分增長用於改善員工待遇和工作環境。   行政長官在2018年施政報告公布,對招標的政府服務合約實施一系列改善措施,加強保障非技術顧員的待遇和勞工福利,包括增加標書評分制度下的技術比重,以避免價低者得的現象;採購部門在運作情況許可下採用為期至少三年的服務合約;為服務承辦商非技術僱員提供合約約滿酬金;提早享有法定假日薪酬;八號或以上颱風警告信號發出時工作獲發額外工資。   改善措施受歡迎,行政長官去年1月公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會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檢討實施改善措施後的實際影響,並考慮進一步的改善措施。   政府指,受僱於政府服務承辦商的非技術僱員是公共服務重要的人力資源,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他們更承受額外工作壓力。儘管面對本港經濟下滑和公共開支受壓的情況,工作小組認為應保留有關改善措施。   工作小組並建議引入三項額外措施,包括要求承辦商為在夏季進行戶外工作的非技術僱員提供以快乾物料製成的制服;把預防中暑的措施加入招標文件中作為良好作業指引,令承辦商落實有關措施;在勞工處物業管理業和清潔服務業三方小組商討工時指引完成後,長遠檢討非技術僱員的工時安排。 https://www.news.

政府再發售綠色債券

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新一批綠色債券成功發售,發行金額25億美元,年期五年、十年或30年,預計2月2日交收,並會在香港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   五年期債券發行金額為十億美元,十年期為十億美元,30年期為五億美元。   政府表示,是次發債為香港和區內的潛在發行人建立全面的基準曲線。其中30年期為亞洲首個由政府發行的30年期綠色債券,也是政府目前發行最長年期債券。   這批綠色債券獲不同類別的投資者認購,最終65%分配予亞洲投資者、20%予歐洲投資者、15%予美國投資者。   按投資者類別計,34%分配予銀行;46%分配予基金經理、私人銀行和保險公司;20%分配予中央銀行、主權基金和國際組織。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是次綠色債券發售成功印證投資者對香港的長遠信貸狀況和經濟基調充滿信心。這筆交易能夠突顯和運用香港作為區內領先綠色金融樞紐的優勢,進一步促進綠色和可持續債券市場的發展。   綠色債券發行募得的資金將用作改善環境和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1/20210127/20210127_111610_73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兩殘疾人士電腦資助計劃供申請

視障人士資訊科技計劃和個人電腦中央基金今日起接受合資格人士或機構申請,下月23日截止。   視障人士資訊科技計劃資助視障人士、服務視障者的非政府及非牟利機構添置上網所需的特殊電腦配件。   獲批申請的機構或個人可獲資助購買中文讀屏設備、點字顯示器和輔助儀器。   機構購買中文讀屏設備的資助上限為9,800元,購買點字顯示器的資助上限為36,000元,購買輔助儀器的資助上限則為66,300元。   個人方面,購買中文讀屏設備的資助上限為9,800元,購買點字顯示器的資助上限為32,400元,購買輔助儀器的資助上限則為49,600元。   個人電腦中央基金資助合資格殘疾人士添置電腦設備,讓他們在康復服務機構或勞工處協助下,在家自設業務或接受輔助就業服務。   查詢可致電3586 3594、傳真至2834 7046,或發電郵至社會福利署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科。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1/20210127/20210127_111531_55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本木序」推出當歸暖宮調經油,適合經痛不適女士使用: 【產品簡介】 由當歸、川芎、艾葉及老薑所製成,4種植物皆為中醫師常用於痛經閉經的傳統中草藥。 選用由二氧化碳提取法的當歸、川芎精油,以低溫萃取,百分百完整保留了當中成分,散發著濃烈中藥氣味。底油採用輕且薄的植物油,分子極細,輕易滲透吸收。此油有助緩解子宮收縮、行氣、活血、發熱、紓緩經痛,亦幫助改善血塊,適合因子宮寒涼、經血不痛而引起經期不適的女士使用。 ******************************************************************************** 【成分】 甜杏仁油、*氫化橄欖油酸乙基己酯、*氫化橄欖油不皂化物、維他命E、當歸油、川芎油、艾葉油、老薑精油。 *衍生自植物或天然物質 ******************************************************************************** 【成分剖析】 * 當歸:用於血虛或血虛而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症。當歸既能補血、活血,又能調經,為婦科要藥。 * 川芎:用於血瘀氣滯的痛症,本品辛散溫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氣,為「血中氣藥」,能「下調經水,中開鬱結」。治婦女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等。為婦科活血調經之要藥,常配當歸同用。 * 艾葉:用於下焦虛寒或寒客胞宮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胎漏下血、胎動不安等。本品能溫經散寒,調經止痛,又能止血安胎。治痛經、月經不調、宮冷不孕等。 * 老薑:溫經散寒,紓緩止痛。 以上是參考自「醫砭」:http://dlvr.it/RrCYmW ******************************************************************************** 【用法】 來經前3日及經期頭3日(連續6日),取適量塗於下腹及下背,輕按至吸收,每日使用2-3次。如有需要及體質許可,可每天使用。配合暖水袋使用效果更佳。 ******************************************************************************** 【注意】 * 使用前,請先向你的中醫

翔盛顧問有限公司 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務

翔盛擁有豐富的審計及專業會計經驗,涵蓋行業包括: 製造業、貿易、珠寶業、餐飲業、證券業、學校和非牟利機構等。 翔盛承諾提供全面和高質素的審計核數、報稅服務,我們的專業團隊亦致力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務,協助客戶解決問題, 増強公眾信心, 尋找更多的發展機遇。 翔盛鼓勵公司員工持續進修學習,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水平,支持環保,致力於社會和環境的持續性發展。 翔盛擅於為客戶提供無後顧之憂的解決方案,以協助客戶於作出重要決策時減低風險及舒緩壓力。 翔盛顧問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觀塘巧明街111-113號富利廣場 20/F 2006 室 電話 : +852 95676896 (Whatsapp) 電郵 : jason@soarharvest.com 主題網站 : https://www.smefund.hk 公司網址 : https://soarharvest.com 專屬網址 : https://www.tradenet.hk/152575213677 更多 http://dlvr.it/Rr6PHb

智立會計師事務所提供政府基金審計服務 D-Biz TVP BUD

羅智鴻先生 (Jason Law) 是香港會計師公會的執業會計師 (CPA Practising),在行內有超過十年經驗 ,對 TVP 科技券計劃審計及 BUD 專項基金審計有相當經驗。 D-Biz 遙距營商計劃 (Distance Business Programme) 受疫情影響,遙距工作或服務模式成為新趨勢。在「防疫抗疫基金」下,創新科技署推出「遙距營商計劃」,以支援企業在疫情期間繼續營運和提供服務,計劃透過快速批核,資助企業採用資訊科技方案,開拓遙距業務。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為計劃的秘書處。 每個資訊科技方案連同僱員的培訓開支的資助額最高為10萬港元(相關培訓開支的資助上限為資訊科技方案開支的10%),而每間企業可獲最高30萬港元總額資助,進行為期最長六個月的資助項目。申請獲批後,企業可獲發放30%的資助金額。當項目完成及證明文件獲接納後,企業可獲發放餘下資助金額。申請項目必須於資助申請獲批後方可開展。 CLG CPA Limited 智立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為遙距營商計劃的 服務供應商的參考名單 之一 (Reference number: SP-529-092),並可以提供以下服務 : 1) 線上/雲端財務管理係統 - 安裝 Xero 雲端會計系統 - 導入過往會計資料 - 安裝Hubdoc 或 Receipt bank - 用戶培訓 2) 遙距營商計劃項目審計 如獲批資助額超過 HKD30,000,須向秘書處提交由獨立審計師編製涵蓋整個項目的審計項目收支表,本所亦會提供遙距營商計劃的項目審計服務。 TVP 科技券計劃審計 科技券計劃審計 (Technology Voucher Programme) 科技券計劃旨在資助本地企業/機構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以提高生產力或升級轉型,從而加強它們的長遠競爭力。經過自 2016 年 11 月 起約兩年的先導階段,科技券計劃已納入為創新及科技基金下一個恒常的資助計劃,以增加政府對企業/機構採用科技的支援。 科技券計劃就科技服務和方案為項目提供資助,以助申請者提高生產力或升級轉型。 根據創新科技處規定,所有參與科技券計劃的項目,如核准資助額超過五萬港元,須向創新科技署提交由獨立審計師編製的經審計項目支出表,黃會計師於提供此項服務具有相當經驗。 BUD 專項基金審計 BUD

企業對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反應熱烈

代主席: 在這三日的辯論,包括第一節和第二節的辯論中,有不少議員提到有關失業援助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香港的制度中,失業援助的第一線是由僱主所付出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過往的個案雖然不幸出現遣散僱員的情況,但亦見到不少僱主願意支付較現時法例要求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更優厚的安排。 政府方面,整體的策略可說是分為三個層面:(一)創造就業機會;(二)如何協助就業或再就業;及(三)如何為有經濟困難的人士及家庭提供援助。 創造就業機會 昨日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已提及,政府已設立31,000個臨時職位,其中14,000個已經就任,另外餘下17,000個職位現正招聘中或很快進行招聘。當然還有大家也提及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2,000個名額。 如何協助就業或再就業 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有三個部分需要加強協作,包括僱員再培訓局、勞工處及社會福利署的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這三個部分在過往一年大大加強了大家的協作和資訊流通,希望更能協助需要聘請員工的僱主及需要求職的僱員。 此外,再培訓局亦已推行兩期「特別・愛增值」計劃,並在今年1月開展第三期的「特別・愛增值」計劃。在第一期計劃中,就業掛鉤課程畢業學員的就業率超過八成。未來一年,我們大約有60,000個與就業掛鉤的訓練課程。 勞工處方面,處方已增加三項計劃給予僱主的員工訓練津貼,包括展翅青見計劃、中高齡就業計劃及就業展才能計劃。以展翅青見計劃為例,給予聘請年輕人的僱主其薪酬50%或最高5,000元的訓練津貼,最多12個月。這希望幫助僱主在此較困難的環境,願意提供一些訓練的機會予年輕人、中高齡人士或殘疾人士就業。 如何為有經濟困難的人士及家庭提供援助 社署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制度中,亦會陸續落實多項給予受助人士的特別津貼,鼓勵他們就業;當然還包括其他協助這些受助朋友的措施。對於有經濟困難的人士,綜援制度已作出一些調整,包括將健全人士申領綜援的資產上限增加一倍,亦很快會實行豁免計算新申請人的所有保險計劃的現金價值作為資產的一部分的安排,豁免期為一年。 在改善失業人士及其家庭的援助方面,我們會繼續聆聽社會各界的意見及探討可行的措施。當有新的措施,在構思較成熟時便會向社會及立法會交代。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很多議員提及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我很高興告訴大家,此計劃下企業初步的反應非常熱烈。截至前日,有超

12月通縮0.7%

政府統計處公布,12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下跌0.7%,較11月的0.2%跌幅為大;剔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0%,低於11月的0.3%按年變動率。   統計處指,12月基本通脹率較低,主要由於外出用膳費用升幅收窄和私人房屋租金跌幅擴大所致。   各類消費項目中,電力、燃氣及水、衣履、耐用物品、交通、雜項服務價格下跌;食品(不包括外出用膳)、煙酒、雜項物品和住屋價格則上升;外出用膳的相關指數維持不變。   政府表示,受本地第四波疫情和因此而實施的社交距離措施影響,外出用膳價格顯著偏軟。私人房屋租金按年跌幅輕微擴大,而消費物價指數許多其他主要組成項目承受的價格壓力進一步減退。去年全年合計,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平均為1.3%。   展望將來,在2019冠狀病毒病持續威脅下,環球和本地經濟情況仍然充滿挑戰,整體價格壓力短期內應會維持非常輕微。 http://dlvr.it/Rr26fS

探討調節職津計劃 協助基層市民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政府正探討如何調節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令開工不足致不符合計劃工時要求的基層市民可以受惠,有方案後會作出公布。   羅致光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指,部分基層市民本來有領取職津,卻因開工不足致工作時數未符計劃要求,無法繼續領取津貼,對他們構成雙重打擊。   他表示,當局正思考以何種方法調校職津制度以協助上述開工不足人士,分析工作完成後會公布細節,並到立法會交代。   他又說,疫情發展難以預料,勞福局會檢視協助失業或就業不足人士的措施,提供適切協助。 http://dlvr.it/RqxbyR

租金下調 甲一級質素宿位增加

前言   資助安老院舍服務輪候時間長,而且越來越長,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我自上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都經常被問到如何可以即時解決這個問題。我的答案都會包括:我沒有魔術棒,即時變數千至數萬個資助宿位,今天開展的項目,最快都要下屆政府,甚至是再下屆政府才會落成。我亦會舉一個2017年初開幕的資助院舍例子,從規劃的角度在1998至99年度已出現,整個相關發展項目宣布啟動是2004年初,時間用了超過12年。儘管如此,仍是要千方百計,所以才出現短、中、長期的策略。   短期策略   有政黨要求現屆政府每年增加十間資助安老院,五年增加50間。就如上述,我要懂得變魔術,才可即時變50間安老院,或是乘坐時光機回到十年前啟動興建工程。以每間安老院100個宿位計算,50間安老院便有5,000個宿位。所以,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宣布會在未來五年於改善買位計劃下增購5,000個甲一級宿位,相等於增加約50間100個宿位的資助安老院。   在不會將一些私營安老院變成百分百買位,即變成資助院舍的前提下,我亦曾公開表示在宣布上述措施時,沒有百分百信心可以達標,因要視乎巿場供應,以及現有私營安老院能否提升其服務質素至甲一級水準。政府在2019至20年度已新購942個甲一級宿位,而2020至21年度(截至2020年12月底)亦已再新購628個宿位。從安老業界得知,由於近年租金下調,有部分營運者遂增加投資,設立新的院舍或將院舍搬遷到更寬敞的地方,致使達到甲一級質素的宿位有明顯增加,這應該有助未來數年達標的機會。   之前我亦曾指出,在改善私營安老院服務質素,要有「carrot and stick( 胡蘿蔔加大棒)」。「胡蘿蔔」即是上述的增加買位計劃,「大棒」則是進行修例,提升法定安老院員工比例和人均樓面面積的最低標準,政府仍在進行草擬修改院舍發牌條件的相關條例工作。同樣地,這個修例工作,亦會有助未來數年達至買位目標。   中期策略   在策略上,以前提過要寸土必爭、多管齊下,這包括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和在賣地條款加入興建資助安老院舍。前者鼓勵和資助非政府機構透過擴建、重建或新發展,增加福利設施,當中包括了安老院;後者是在合適的賣地項目中,加入興建資助安老院舍的要求。   此外,行政長官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會邀請房屋委員會及房屋協會連同發展局,研究在未來

亞洲金融論壇探討經濟新格局

第14屆亞洲金融論壇今日開幕,逾5,000名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具影響力的政策制訂者、金融翹楚、商界領袖、經濟學家、投資者和企業家出席,首次以網上形式參與論壇,探討金融、投資、營商等在環球經濟新格局下的機遇和挑戰。   論壇為期兩日,由特區政府與貿易發展局合辦,今年主題為「重塑世界經濟新格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開幕環節致辭時指出,面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挑戰,香港的根基依然穩固。   她指出,香港金融系統一直表現穩健強韌,金融市場包括聯繫匯率制度繼續運作有序,本地資本市場流動性強勁。   她表示,香港既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主要金融城市之一,具有獨特優勢,香港在疫情過後續有龐大機遇。   林鄭月娥指,特區政府正致力在粵港澳大灣區擴大人流和資金流,以創造新的市場和商機,跨境理財通讓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區內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而大灣區內有眾多潛在投資者,對國際金融機構甚具吸引力。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主題討論環節擔任主持,與出席論壇的重量級政策制訂者和國際組織領袖討論金融服務業在推動經濟復蘇方面的角色,以及在經濟新形勢下金融服務的機遇。   參與嘉賓包括盧森堡財政部長皮埃爾‧格拉美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兼董事會主席金立群、伊斯蘭開發銀行行長Bandar M H Hajjar、新開發銀行行長馬可、歐洲投資銀行副主席Teresa Czerwińska、愛爾蘭財政部國務部長肖恩‧弗萊明。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發表主題演說,剖析當前全球經濟形勢,探討開拓嶄新和可持續增長的路徑,乃論壇首日另一重點環節。   金融科技專區、FintechHK初創專區和InnoVenture專區今年以虛擬形式設立,結合全球投資機遇專區網上平台,以虛擬展覽形式讓本地和海外國際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初創公司和投資促進機構展示金融創新和嶄新商業意念的發展趨勢,以及各地不同界別的投資機遇。   論壇設網上投資項目對接會、爐邊談話等環節,讓投資者和業界人士尋求合作機會。   本屆論壇並首度推出「明日對話」環節,探討疫情對銀行、保險、金融科技等行業的影響,以及有關行業前景。 http://dlvr.it/Rqr0fq